窗外的雨“吧嗒,吧嗒”地砸在地上,也“吧嗒,吧嗒”地砸在我心里。不就是妈妈没来接我吗?有什么大不了的!看着空无一人的教室,我的心也空落落的。
钟表的指针已经慢慢地指向了六点四十分,课外班已经下课20分钟了,你为什么还不来接我?想着想着,豆大的汗珠冒了出来,我焦急地走来走去,使劲地跺着地板,时不时向窗外瞧瞧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又急又气。突然,窗外一个模糊的正在奔跑着的黑影进入我的视野,“于林汐!于林汐!”妈妈的喊声夹杂着吓人的雷声传入我的耳朵,妈妈赶来了。过了一会,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,她推开门,和蔼可亲地说:“对不起啊,刚才堵车了,晚了一点。”随后轻轻地理了理我凌乱的头发,给我戴上帽子,牵着我的手,撑着伞往外走……妈妈,你温暖极了,我却觉得更委屈,既然这么“关心”我,为什么这么晚才来?“哼!假惺惺!”想到这里,我使劲从妈妈温暖的手里挣脱开,头一仰,把妈妈刚给我戴上的帽子一下顶到地上,心理不由暗自得意。妈妈叹了一口气,弯下腰,把我的帽子捡起来,掸了掸上面的泥水,轻轻给我戴上,然后重新牵起我的手,往家的方向走。
到了家里,我抬起头,看见了我的妈妈,她竟然全身湿淋淋的,一滴一滴的雨水从妈妈那乌黑而卷曲的,犹如丝绸一般的头发上滴到已经湿透了的外衣上,最后又一滴一滴地落在地板上。我扭过头看看我自己,除了刚被我顶到地上的帽子有一些水珠外,身上一尘不染,干干净净,一滴水都没有,这是怎么回事呢?原来是妈妈那倾斜的伞!想到这里,泪水一下蒙住了我的双眼。
窗外,一抹灿烂的彩虹印入了我的眼帘,也印在我的心里。
听家中的亲戚说,我生下来就只有六斤,瘦弱的像只只剩骨头架子的小猫,父亲便东奔西走,寻找一切物美价廉的营养品。当时爸爸只有几百元的工资,但在我需要的时候,他从没有迟疑地拿出钱来。
稍微大一点,不知怎么的,总是体弱多病。记忆里只有爸爸背着我去医院打吊瓶的情景。到了医院门口,爸爸总会从口袋中掏出一枚硬币,给我买两支棒棒糖,为的是让我不再哭泣。每次打针时,我都会嚎啕大哭,双手双脚乱抓乱踢。这时的爸爸定会用他那宽大的手掌,按住我的脚和手,再用温柔的充满爱意的话语安慰我:“宝贝不怕,宝贝不怕……”
记得有一次,因为发高烧,我不得不又一次去医院打针。到了医院,不知为什么,我竟然紧闭双眼,跟自己说不再嚎啕大哭。我做到了。打针时,我只是“哼哼”了两声,并没有哭出来。出了医院门口,爸爸竟然高兴地将我高高举过头顶,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,然后径直去了超市,奖励了我一大堆我梦寐以求的美味。回到家,他竟像发现宝贝了一样,左邻右舍,逢人便夸奖我,那炫耀的语气和神态……现在回想起来,我的眼睛不由地又湿润了。
爸爸也有严厉的一面。记得有一次,为了我喜爱的玩具,我趁着妈妈爸爸不注意,偷偷拿走了家中的十元钱。爸爸终于发现少了十元钱,她把我和哥哥(我姨哥,当时在我家借宿上学)叫到客厅,厉声责问。我和哥哥站在那里,都不吭声。爸爸的脸涨的更红了,呼吸也更加急促。他也不说话,只是让我和哥哥在那厅中间站立,不准走动。大约站了半个小时吧,我终于受不住这痛苦,“哇”的一下哭出来。爸爸叫哥哥进了屋,依然让我站。这次爸爸也不让我单单站着,而是他陪着我站,他一边站一边教训我,给我讲道理,让我记住这次的教训。自从那次以后,我便再也不敢犯这错误了。
爸爸的工作是教师,他对待他的学生比对待我要严厉得多。他常说做老师要对得起学生。他训斥学生非常有一套。他的学生都是高中生,按理说,心理承受能力要比我们强的多,一般不会因为老师的训斥而轻易哭泣。可是每位从爸爸办公室走出的学生,无一不是红肿着眼睛。他训斥学生从来不留情面,说话也十分严厉,但是他的学生能感受到他的公正和爱心,所以很尊敬他。但是我是不能理解的,所以他训斥别人的时候,我非常害怕。
爸爸教给了我很多道理,也很关心我的学习。可是近几年,也可能是因为爸爸工作太忙的缘故,也许是我长成了大姑娘的缘故,我们彼此很少说话。但是,如果说我身上有什么好的品质,都得感谢我的爸爸,是他为我树立了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