携一轴长卷,记忆校园风花雪月。
漫步书声中,尽是乐闻犹现。
自是蝉鸣依存,潜在秋风飒飒中,掩掩道夏。银杏粗壮的盘旋虬枝上,层叶浸染。往来穿梭者,有机敏的松鼠与叫嚣啾啾的鸟雀。忽的,一个天外飞球的排球,打散了这幅初秋晕色图。我与同学又欢聚球场,品悟掣掣秋风。坐在常青刚健的桂花树下,等候白露,霜降。而那枫树像是嗜了秋热烈的精魂。轮转代谢,扩散炽热。旋旋然被清霜定格住了记忆,小心翼翼夹入扉页中,就能和书亘古亘今。
寒星悄然窥着眼,打探着短暂静谧的校园,瑟瑟跳脱,熠熠光彩。不知是谁因匆忙忘了关上那扇窗子,教室充斥着满天繁星的孤寂。不出几日,春城竟破天荒的扬起了细细的腻雪。这雪不似雪,而似花。转瞬即逝,却滋润美艳。点缀些冬草桎梏,溢出治愈般的笑靥。语文课上,老师眉飞色舞的畅谈着这场忽如其来的“花”。随手腕游动的粉笔,在行云流水间,也扬起了“燕山大雪”。更为“铁马冰河入梦来”的空前盛况。冬至又见的缕缕温情,成了集体永恒的记忆。
从春雨行至谷雨,最忆是校园。常青藤追溯着树的肌理,潜滋暗长。这个世界的绿意,永不停歇。也许是因为时刻能被鲜活灵动的生命力激发,罢了。东风顷刻间,席卷走了所有枯竭之态。不必说鹅黄的银杏芽儿,也不必说艳容娇姿的樱花蕾,一会儿几只喜鹊便即刻冲上云霄,又笔直了身子重重俯冲下来,随着风流扑棱棱。
而最钟情的,仍是携着几卷诗书,沐浴在春光下,不时去寻觅春的乐闻。也不知怎的,霎时防腐置身于校园这幅浓墨重彩的画卷中。书海浪漫,春媚骄阳。那花,满如繁星,更满若繁花。”二月春风似剪刀“般的剪开画帙的风尘,流露真色。”草色眼看近却无“的别致,在悠然诗人笔下,赋予春似有似无的隐约朦胧美感。再握起画笔,描绘一幅春光乍现图。
夏炎如风,燥之极为。操场上挥洒的汗水,浸透过青春所迸发出的鲜活气息。我们俯身姿花坛边,明察秋毫,等待着那年年不约而同的小小爬虫。在微凉晨光里,偶一流盼间,能见识到日月同辉,可谓是有幸之至了。
忆往昔,校园风花雪月依旧飘扬。
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
漫步在阳光明媚的街道上,享受着午后的静谧时分,一阵细微的琴声悠然飘来,打开了记忆的闸门。回想起那些辛苦却快乐的日子,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微笑。
那古色古香的古筝,是陪伴我走过童年的伙伴,也是我此生的挚爱。
或许古筝,在绝大多数人眼里,只属于一个粉雕玉琢的可爱小女孩,和我这样体型硕大,看似粗犷的大男孩是怎么也联系不上的吧。或许也正因如此,当我在乐器店里走走停停,最终流连在一架古筝前无法移开视线时,母亲才如此犹豫。但我还是坚定的选择了它。我爱它,爱它清脆婉转的声音,爱它雕龙刻凤的装饰,爱每一根琴弦轻柔柔韧的触感,爱每一条纹路沧桑古老的历史。当我将它抱回家时,心里的充实与满足无以言表。
既然选择了,就必须坚持。自那时起,古筝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。每天的练琴使我对它了如指掌。但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,越来越多枯燥的指法,慢慢消磨着我的耐心。我逐渐发现粗宽的手指拨动纤细的琴弦是多么不便,爆发性的力量对柔弱的琴弦又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,摇指,琶音等技法应对男性特有的笨拙又多么举步维艰。终于有一天,在无休止的重复指法和屡屡失败的快板之后,我拂袖而起,愤怒地冲进房间,泪水溢满眼眶。在很长很长时间的沉默之后,母亲进入了房间,她温柔的说:“孩子,我看到了你的努力,但更希望你的坚持。无论如何,我尊重你的选择。”又是很长很长的沉默,我走出房间,坐在琴边,又坚定地开始了练习。悠然的琴声再度响起,伴随着的是我快乐的心情。
自此,我对古筝再无厌倦,只有浓浓爱意。暑假,考级前夕,我一天六小时的练习,却丝毫没有倦意。我沉醉于“高山流水”的婉转舒缓,“广陵散”的金戈铁马,“黔中赋”的异域风情,我的情绪随着琴声跌宕起伏,高兴,忧伤,悲愤,满足,我似乎感受到了作曲者最细微的心情变化。清脆动听的乐声自我手下传出,令父母和老师欣喜激动。有志者,事竟成。一次次考级圆满完成,代表着我的水平与进步……
如今,最高级别早已达到,我也因学业繁重,久久未碰我最爱的古筝,但每当听到这熟悉的琴声,乃至想到我的努力和过去的美好时光,快乐便涌上心头。那悠然琴声是我最大的快乐!
日抚琴百遍,尽力以悦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